首页 资讯 正文

山东夏津:南水助力“吨半粮”

体育正文 33 0

山东夏津:南水助力“吨半粮”

山东夏津:南水助力“吨半粮”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鲁英梅(lǔyīngméi) 中青报·中青网(zhōngqīngwǎng)记者 魏婉)春争日,夏争时(shí)。日前,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,沿线小麦收割完成后随即进入夏播关键期,浇水补墒直接关系播种质量和作物(zuòwù)生长,成为近日农事的核心任务。 在山东省水利厅的统一调度下(xià),南水北调夏津段(duàn)渠道工程向沿线(yánxiàn)农业生态补水,为夏种玉米提供了良好的墒情条件,保障了玉米正常出苗,为后续大面积提升玉米单产,实现“吨半粮” 目标打下(dǎxià)坚实基础。 “吨半粮(bànliáng)”,指在同一块耕地上,全年(quánnián)两季(小麦+玉米)粮食亩产合计达到1500公斤(3000斤)以上。夏津县是德州市首批确定的10个(gè)“吨半粮”核心创建示范区之一。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玉米地6月底(yuèdǐ)实拍图。邱占升/摄 近几年,南水北调东线德州段工程经济效益初显,特别是夏津段,工程发挥(fāhuī)了实实在(zài)在的经济效益。历史上,夏津县(xiàjīnxiàn)是干旱频发的黄泛区,棉花(miánhuā)作为耐旱作物在当地广为种植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,水利条件得以改善,加速了夏津从种植棉花向种植小麦转型,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户(nónghù)的经济收入。 水是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核心要素之一。在南水北调东线(dōngxiàn)工程通水之前,德州段渠道沿线村庄基本上靠抽取地下水灌溉(guàngài)田地,长期使用后,土壤板结、盐碱化,影响产量(chǎnliàng)。 过去,缺水是制约小麦大规模种植的关键问题,而现在水源(shuǐyuán)相对稳定,大规模种植小麦、创建“吨半粮”成为可能。近年来,夏津县(xiàjīnxiàn)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及系列影响处理和续建配套工程(pèitàogōngchéng),改善了灌溉条件,让小麦关键越冬水和返青水有了保障(bǎozhàng)。 南水北调德州局积极创新调水工作,探索联合调度(diàodù)机制、创新水量置换模式,采用水源联合调度,助力地方实现长江水、黄河水、运河水、存蓄雨(yǔ)洪水等多水并用(bìngyòng)。在小麦返青期、灌浆期和夏收夏种期,沿线村民用河水进行灌溉,亩产提高了(le)三分之一(sānfēnzhīyī),每亩至少增收约500元。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“吨半粮”示范区。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 今年(jīnnián)二、三月份(sānyuèfèn),德州(dézhōu)市平均降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少82%。为缓解小麦春灌用水短缺,南水北调德州局按照省水利厅要求,积极配合地方水利局开启输水干渠两岸9处涵闸和2处扬水站,为当地农业发展引来(yǐnlái)源头活水、注入蓬勃生机。 五月初,德州市平均降水量较去年同期(qùniántóngqī)偏少57.1%。为满足(mǎnzú)沿线村民农田灌溉(nóngtiánguàngài)需求,南水北调德州局配合地方水利局,有序组织沿线村民从渠道取水灌溉。六月,正值三夏生产用水高峰,南水北调夏津段工程(gōngchéng)分两路向武城县调水,保障沿线农业夏播夏种,分水2400万立方米,灌溉农田约40万亩(wànmǔ)。 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破解了(le)夏津(xiàjīn)县水资源(shuǐzīyuán)匮乏瓶颈,推动当地从耐旱棉花向高产粮食作物转型,通过多水源(shuǐyuán)联合调度,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,为夏津‘吨半粮’示范区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水安全保障。”夏津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李宁说。 南来(lái)活水润沃土,夏津县多个“吨半粮”核心示范区已经实现(shíxiàn)粮食产量“二十连丰”。 来源(láiyuán)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山东夏津:南水助力“吨半粮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