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秒!合肥街头,紧急救援成功!
20秒!合肥街头,紧急救援成功!
20秒!合肥街头,紧急救援成功!有这样一个县——地处江淮分水岭之间,资源差、基础弱(ruò)、底子薄,旱涝频发,产业结构(chǎnyèjiégòu)单一,1994年被(bèi)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。
还有这样一个县(xiàn)——用8年时间完成脱贫摘帽、4年时间完成进位全国(quánguó)百强,又用8年时间实现“百强”到“千亿”……
这不是“穷县”与“富县”的“较量(jiàoliàng)”,而是(érshì)同一个县在不同时间维度的“AB面”。
它,就是合肥市长丰县。自(zì)1965年建县,长丰GDP总量从最初(zuìchū)的0.68亿元“狂飙突进”至2024年的1038.64亿元,增长1527倍(bèi)。
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(jìnchéng)中县域经济蝶变的生动样本,长丰县由国家级贫困县跃升到安徽第二个GDP千亿县、首个规上工业产值两千(liǎngqiān)亿县,背后藏着怎样的“奋进密码(mìmǎ)”?
累积工业(gōngyè)“九层之台”
——南方、脚下、“六楼(liùlóu)”
时针拨回至1965年6月(yuè)1日,由寿县、定远、肥东、肥西四县边缘(biānyuán)结合部划并(bìng)而成的长丰县正式成立,县名寓意长治久安,人寿年丰。
建县伊始的(de)长丰,是典型的“三无县”:无工业基础、无城市框架、无财政(cáizhèng)积累。
除了零星的手工业(gōngyè)外,长丰县全部工业家当无非化肥厂、农机厂、棉织厂、拖拉机厂等几个东拼西凑起来(qǐlái)的国营工厂。而它们的问世,还是为了改善农业(nóngyè)生产面貌、适应农业发展需求。
很长一段时间,在中国县域(xiànyù)经济版图中,长丰名不见经传。
眼看30年(nián)过去了,长丰还是摆脱不了“后进生”的尴尬身份(shēnfèn)——1994年,被确定为(wèi)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;1999年,在全省61个县市综合排名倒数第7。
长丰县领导急(jí)、干部急、群众也急。
位于长丰县下塘镇的比亚迪合肥(héféi)基地厂区外景。
转眼间(zhuǎnyǎnjiān)进入21世纪,一场持续三个月、调动全县上下智慧的“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调研(diàoyán)”的启动,按下了改变长丰发展格局的按钮。
直至今日,这场主题(zhǔtí)为(wèi)“加快发展、富民强县、路在何方”的大讨论仍被长丰县各级干部提及。正因这场讨论,长丰确立“工业(gōngyè)立县”的战略(zhànlüè)方向,找出“路在何方”的答案:在南方、在脚下、在“六楼”。
“在南方”,是指要实施“非均衡发展(fāzhǎn)”,率先发展靠近合肥城区的县域南部双凤开发区、岗集镇,最大限度接受省会城市(chéngshì)辐射带动,打造园区经济的发展引擎。“依市(注:合肥市(héféishì))突围(tūwéi)”发展策略由此而来。
“在脚下”,就是要真抓实干(zhēnzhuāshígàn),靠自己双脚“蹚”出去招商引资,把企业“请”进来,把资金“抢”过来(guòlái)。
上面两条是“明线”。“六楼”则是条“暗线”——当时长丰县委组织部在六楼办公(bàngōng),寓意要引进人才、培养人才(péiyǎngréncái),在发展实践、在项目一线培养干部、选拔干部(xuǎnbágànbù)。后来(hòulái)的发展实践证明,“明线”和“暗线”的“合奏”,成了长丰后来“突围”“破圈”的澎湃动能。
在充分总结大(dà)讨论思想成果(chéngguǒ)的基础上(shàng),2002年11月,中共长丰县第七次代表大会最终锚定十六字发展战略:快工强县、优农富民、融入合淮、与市俱进。
就此,命运的(de)齿轮开始转动。2012年,长丰摘掉贫困县的帽子,并以(yǐ)惊人的速度在四年后的2016年跻身全国(quánguó)百强县,直至2024年以GDP超过千亿元的骄人战绩排名全国第61位。
这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。长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,从(cóng)“工业(gōngyè)立县”走向“制造强县”,长丰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(zhǔgōng)方向(fāngxiàng),推动有效(yǒuxiào)市场(shìchǎng)和有为政府(zhèngfǔ)更好结合,以“技术+资本”为双翼(shuāngyì)助推工业“腾飞”,2024年长丰历史性实现“五个千亿”——GDP达1038.64亿元,同比增长10.6%左右;规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,增长28%,总量位居安徽县域第一;合肥比亚迪成为该市首个千亿汽车制造企业;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超千亿元、全省唯一;下塘镇成为安徽首个千亿产业镇。
这中间(zhōngjiān)有何“发展秘诀”?
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长丰坚持以项目为经济(jīngjì)工作生命线,实施“千百十”工程(gōngchéng)(打造千亿企业、千家高企(gāoqǐ),建设全省首个千亿产业镇;聚力百亿(bǎiyì)项目招引落地(luòdì),推动百家(bǎijiā)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;培育(péiyù)百亿企业“十大金(jīn)刚”、企业上市“十朵金花”),比亚迪、中创新航、优信汽车、佳通轮胎四个百亿项目相继落地建设;打造新能源汽车及(jí)智能网联(lián)汽车、智能家居家电、高效节能环保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健康、现代高端服务“三主三新”产业,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10家,市场主体突达13万户,连续七年进入全省制造业十强县、十快县,获评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成效明显县;构建“政产学研金服用(fúyòng)”融合互动机制,资本精准滴灌,做大百亿母基金,国有基金丛林规模超400亿元……
当然,长丰从“无(wú)”到“有”的(de)逆袭,源自合肥市的“顶层浇灌”。彼时的合肥,同样在弯道超越中拼尽全力往前赶(gǎn),带领包括长丰在内的下辖县区努力实现“后来居上”。
当(dāng)时间回到2005年(nián),合肥确立“工业立市”战略,当年全市GDP1074.38亿元(yìyuán),和今天的长丰一个县相当(xiāngdāng)。20年过去了,合肥早已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,2024年GDP排名全国第19位。
如果说,基于高质量的科技(kējì)创新与产业快速崛起,合肥被称为中国(zhōngguó)城市发展的“黑马”;那么,长丰,堪称县域经济进阶的典范。
打造(dǎzào)“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”
——跨越(kuàyuè)25年的“牵手”
2021年7月,比亚迪落户长丰县(zhǎngfēngxiàn)下塘镇。这是(zhèshì)长丰工业发展史上绕不开的“话题”——
从初步谈判到(dào)最终签约(qiānyuē)(qiānyuē),仅用23天;从签约到实际开工,只有42天。好戏更在后头,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0个月,产值过百亿用时5个月……
这一刻,“合肥速度”有了“长丰注释(zhùshì)”。
有人可能(kěnéng)会说:长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,还不是因为天上掉(tiānshàngdiào)下来个“比亚迪”。
事实并非如此(bìngfēirúcǐ)。比亚迪开始选址时,长丰下塘只是“备胎”,当时仅合肥市(héféishì)范围内就有3个县区供企业选择。最终,比亚迪在综合考虑供地难度、产业链(chǎnyèliàn)配套及竞品布局等(děng)因素后,果断放弃其他选址,备胎“转正”。
机会永远留给有(yǒu)准备的人。连续多届的长丰县委、县政府领导保持统一思想:随着经济的发展,土地(tǔdì)势必成为珍贵(zhēnguì)而稀缺的资源。所以,一定要为未来预留(yùliú)用地指标。基于这样的先觉,长丰县规划下塘作为产业新城时便提早“留白”4000亩连片工业用地。
建设中的佳通轮胎项目(xiàngmù)。
与(yǔ)下塘相距30公里的岗集镇(jízhèn),同样有自己的“工业故事”。25年前的1996年10月某天,秋收时节,当时20来(lái)岁的岗集镇小桥村村民(cūnmín)代嵘峥,听赶集回来的邻居说镇上新开办了一家“大企业”,感觉很新奇,决定去瞅瞅。
一晃多年,“小代”成了徒弟口中的(de)“师父”,他现在的身份是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铸造车间主任助理。而邻居口中的“大(dà)企业”就是江淮铸造的前身——岗(gǎng)集镇第一家工业企业、江汽集团支援岗集镇建设的铸造厂。“那个(nàgè)时候,合淮路刚通车不过两年,路边都是稻田,我们(wǒmen)一边听着外面的蛙声,一边在厂里一锤(yīchuí)锤敲、一处处刨。”代嵘峥感慨。
在岗集,有了(le)江淮铸造为“底座”,后来的“合肥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”就是顺理成章(shùnlǐchéngzhāng)的事了。时至今日(shízhìjīnrì),这个园里已聚集汽配企业100余家。
“岗集(gǎngjí)是长丰汽车产业的发轫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政府也在主动引导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转型(zhuǎnxíng),深入融入比亚迪供应链。”岗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据不完全统计,该镇目前(mùqián)已有14家企业和比亚迪建立合作关系。
自1996年岗集引进(yǐnjìn)第一家汽车产业链企业,到(dào)2021年比亚迪落户下塘,再到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220多家,构建从电池、电机到整车以及后市场的完整(wánzhěng)产业链,这中间的“隐秘(yǐnmì)关联”自不必说。眼下,长丰在汽车产业的“棋局”里越走越深。
2025年(nián)春节后上班不久,长丰县召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汽车城大会,首次明确提出(míngquètíchū)“建设全县全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”。
4月29日上午,随着合肥(长丰)世界级(shìjièjí)新能源汽车城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的成功举办,多个项目又(yòu)将(jiāng)“落地生金”,其中既有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,又有新招引落地项目。
“长丰(zhǎngfēng)县新能源汽车整零比目前是0.6,我们的夙愿是不出长丰造出一辆车。”长丰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(biǎoshì)。
2023年8月,合肥(héféi)市提出“打造国际一流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汽车(qìchē)之都”,长丰立马行动——“嵌进去、融进去”。如今,围绕“合肥(长丰)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”的(de)宏伟目标,长丰全域与合肥联动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迈向千亿(qiānyì)之后的新征程
曾有一篇(yīpiān)以《从贫困到百强:少有人走的路》为题剖析长丰县(zhǎngfēngxiàn)华丽蜕变的文章,其中写道——
干事(gànshì)创业(chuàngyè)关键在人。干部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,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(zuò)得有声有色,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成功逆袭,长丰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最好的印证。
如果用“四个一”总结长丰20年来的发展路径,那就是:一心谋发展,一路(yīlù)向南干,一招(招商)走(zǒu)天下,一业(工业)定乾坤。
2021年春天,长丰又组织了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(tǎolùn)大调研(diàoyán),提出“不是最好、就学最好、创成最好”的新目标,大讨论的范围还是全县上上下下,大调研则进阶为奔赴苏浙沪学习(xuéxí)考察。
新一轮大讨论大调研发生(fāshēng)的背景是:2020年,在安徽全省104个县市区,长丰GDP增速6.3%,全省第一;经济总量上来看,长丰跃升(yuèshēng)至全省县域经济三甲之列(liè)。
20年过去了(le),长丰县委换了四届,县委书记调整了六次,长丰终于从“后进生”晋升为“领跑者”,但工业立县没变(méibiàn)、与市俱进没变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届(yījiè)接着一届拼。
对,就是“拼”——招商引资时拼,企业(qǐyè)落户后拼,投产招工了(le)还要拼!拼,对于长丰来说,已经从动词变为形容词。
某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(yígè)故事(gùshì):采访时任长丰县下塘镇经济发展局局长(júzhǎng)不是件容易的事,因为他实在太忙。“抱歉抱歉,我只有半小时时间。”天还没热起来,见到该局长时,他的衬衫已被(bèi)汗浸湿,额头也汗涔涔的,“就在车里采访可以吗?我一会儿还要去对接个新项目。”
另一任下塘镇(xiàtángzhèn)经济发展局局长,到县里(xiànlǐ)任职前还担任过下塘镇副镇长。“项目(xiàngmù)建设时,他每天七点多就到现场去了,没见过这样的政府干部,比项目负责人还勤快。后面又事无巨细地帮助办理各项手续。”和其(qí)打了六年交道的双杰电气合肥有限公司行政中心负责人刘颖说。
长丰县委常委、下塘镇党委书记说:“长丰渴望发展的心可谓急切甚至焦虑,干部就是把自己逼到墙角。‘周六解题会’企业坐到主席台(zhǔxítái),我们坐在下面,就是要(yào)当好‘金牌(jīnpái)店小二’。”
接续(jiēxù)绘就“一张蓝图”,是长丰县干部“拼”“抢”精神(jīngshén)的生动注脚。
20多年(duōnián)前的“六楼”赓续传奇,为(wèi)长丰乃至合肥输送一批又一批敢闯、敢为、敢干的干部,在重大项目、优势产业招引中敢于(gǎnyú)进取、勇于担当,铸就工业发展奇迹。
从贫困到(dào)百强,从百强到千亿,千亿之后的新征程上,长丰的“天花板”在哪里?答案(dáàn)就在百万长丰干群的脚下。
安徽(ānhuī)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吕珂 长丰县融(róng)媒体中心记者 李苑 摄影 孔根龙

有这样一个县——地处江淮分水岭之间,资源差、基础弱(ruò)、底子薄,旱涝频发,产业结构(chǎnyèjiégòu)单一,1994年被(bèi)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。
还有这样一个县(xiàn)——用8年时间完成脱贫摘帽、4年时间完成进位全国(quánguó)百强,又用8年时间实现“百强”到“千亿”……
这不是“穷县”与“富县”的“较量(jiàoliàng)”,而是(érshì)同一个县在不同时间维度的“AB面”。
它,就是合肥市长丰县。自(zì)1965年建县,长丰GDP总量从最初(zuìchū)的0.68亿元“狂飙突进”至2024年的1038.64亿元,增长1527倍(bèi)。
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(jìnchéng)中县域经济蝶变的生动样本,长丰县由国家级贫困县跃升到安徽第二个GDP千亿县、首个规上工业产值两千(liǎngqiān)亿县,背后藏着怎样的“奋进密码(mìmǎ)”?
累积工业(gōngyè)“九层之台”
——南方、脚下、“六楼(liùlóu)”
时针拨回至1965年6月(yuè)1日,由寿县、定远、肥东、肥西四县边缘(biānyuán)结合部划并(bìng)而成的长丰县正式成立,县名寓意长治久安,人寿年丰。
建县伊始的(de)长丰,是典型的“三无县”:无工业基础、无城市框架、无财政(cáizhèng)积累。
除了零星的手工业(gōngyè)外,长丰县全部工业家当无非化肥厂、农机厂、棉织厂、拖拉机厂等几个东拼西凑起来(qǐlái)的国营工厂。而它们的问世,还是为了改善农业(nóngyè)生产面貌、适应农业发展需求。
很长一段时间,在中国县域(xiànyù)经济版图中,长丰名不见经传。
眼看30年(nián)过去了,长丰还是摆脱不了“后进生”的尴尬身份(shēnfèn)——1994年,被确定为(wèi)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;1999年,在全省61个县市综合排名倒数第7。
长丰县领导急(jí)、干部急、群众也急。

位于长丰县下塘镇的比亚迪合肥(héféi)基地厂区外景。
转眼间(zhuǎnyǎnjiān)进入21世纪,一场持续三个月、调动全县上下智慧的“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调研(diàoyán)”的启动,按下了改变长丰发展格局的按钮。
直至今日,这场主题(zhǔtí)为(wèi)“加快发展、富民强县、路在何方”的大讨论仍被长丰县各级干部提及。正因这场讨论,长丰确立“工业(gōngyè)立县”的战略(zhànlüè)方向,找出“路在何方”的答案:在南方、在脚下、在“六楼”。
“在南方”,是指要实施“非均衡发展(fāzhǎn)”,率先发展靠近合肥城区的县域南部双凤开发区、岗集镇,最大限度接受省会城市(chéngshì)辐射带动,打造园区经济的发展引擎。“依市(注:合肥市(héféishì))突围(tūwéi)”发展策略由此而来。
“在脚下”,就是要真抓实干(zhēnzhuāshígàn),靠自己双脚“蹚”出去招商引资,把企业“请”进来,把资金“抢”过来(guòlái)。
上面两条是“明线”。“六楼”则是条“暗线”——当时长丰县委组织部在六楼办公(bàngōng),寓意要引进人才、培养人才(péiyǎngréncái),在发展实践、在项目一线培养干部、选拔干部(xuǎnbágànbù)。后来(hòulái)的发展实践证明,“明线”和“暗线”的“合奏”,成了长丰后来“突围”“破圈”的澎湃动能。
在充分总结大(dà)讨论思想成果(chéngguǒ)的基础上(shàng),2002年11月,中共长丰县第七次代表大会最终锚定十六字发展战略:快工强县、优农富民、融入合淮、与市俱进。
就此,命运的(de)齿轮开始转动。2012年,长丰摘掉贫困县的帽子,并以(yǐ)惊人的速度在四年后的2016年跻身全国(quánguó)百强县,直至2024年以GDP超过千亿元的骄人战绩排名全国第61位。
这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。长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,从(cóng)“工业(gōngyè)立县”走向“制造强县”,长丰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(zhǔgōng)方向(fāngxiàng),推动有效(yǒuxiào)市场(shìchǎng)和有为政府(zhèngfǔ)更好结合,以“技术+资本”为双翼(shuāngyì)助推工业“腾飞”,2024年长丰历史性实现“五个千亿”——GDP达1038.64亿元,同比增长10.6%左右;规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,增长28%,总量位居安徽县域第一;合肥比亚迪成为该市首个千亿汽车制造企业;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超千亿元、全省唯一;下塘镇成为安徽首个千亿产业镇。

这中间(zhōngjiān)有何“发展秘诀”?
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长丰坚持以项目为经济(jīngjì)工作生命线,实施“千百十”工程(gōngchéng)(打造千亿企业、千家高企(gāoqǐ),建设全省首个千亿产业镇;聚力百亿(bǎiyì)项目招引落地(luòdì),推动百家(bǎijiā)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;培育(péiyù)百亿企业“十大金(jīn)刚”、企业上市“十朵金花”),比亚迪、中创新航、优信汽车、佳通轮胎四个百亿项目相继落地建设;打造新能源汽车及(jí)智能网联(lián)汽车、智能家居家电、高效节能环保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健康、现代高端服务“三主三新”产业,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10家,市场主体突达13万户,连续七年进入全省制造业十强县、十快县,获评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成效明显县;构建“政产学研金服用(fúyòng)”融合互动机制,资本精准滴灌,做大百亿母基金,国有基金丛林规模超400亿元……
当然,长丰从“无(wú)”到“有”的(de)逆袭,源自合肥市的“顶层浇灌”。彼时的合肥,同样在弯道超越中拼尽全力往前赶(gǎn),带领包括长丰在内的下辖县区努力实现“后来居上”。
当(dāng)时间回到2005年(nián),合肥确立“工业立市”战略,当年全市GDP1074.38亿元(yìyuán),和今天的长丰一个县相当(xiāngdāng)。20年过去了,合肥早已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,2024年GDP排名全国第19位。
如果说,基于高质量的科技(kējì)创新与产业快速崛起,合肥被称为中国(zhōngguó)城市发展的“黑马”;那么,长丰,堪称县域经济进阶的典范。
打造(dǎzào)“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”
——跨越(kuàyuè)25年的“牵手”
2021年7月,比亚迪落户长丰县(zhǎngfēngxiàn)下塘镇。这是(zhèshì)长丰工业发展史上绕不开的“话题”——
从初步谈判到(dào)最终签约(qiānyuē)(qiānyuē),仅用23天;从签约到实际开工,只有42天。好戏更在后头,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0个月,产值过百亿用时5个月……
这一刻,“合肥速度”有了“长丰注释(zhùshì)”。
有人可能(kěnéng)会说:长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,还不是因为天上掉(tiānshàngdiào)下来个“比亚迪”。
事实并非如此(bìngfēirúcǐ)。比亚迪开始选址时,长丰下塘只是“备胎”,当时仅合肥市(héféishì)范围内就有3个县区供企业选择。最终,比亚迪在综合考虑供地难度、产业链(chǎnyèliàn)配套及竞品布局等(děng)因素后,果断放弃其他选址,备胎“转正”。
机会永远留给有(yǒu)准备的人。连续多届的长丰县委、县政府领导保持统一思想:随着经济的发展,土地(tǔdì)势必成为珍贵(zhēnguì)而稀缺的资源。所以,一定要为未来预留(yùliú)用地指标。基于这样的先觉,长丰县规划下塘作为产业新城时便提早“留白”4000亩连片工业用地。

建设中的佳通轮胎项目(xiàngmù)。
与(yǔ)下塘相距30公里的岗集镇(jízhèn),同样有自己的“工业故事”。25年前的1996年10月某天,秋收时节,当时20来(lái)岁的岗集镇小桥村村民(cūnmín)代嵘峥,听赶集回来的邻居说镇上新开办了一家“大企业”,感觉很新奇,决定去瞅瞅。
一晃多年,“小代”成了徒弟口中的(de)“师父”,他现在的身份是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铸造车间主任助理。而邻居口中的“大(dà)企业”就是江淮铸造的前身——岗(gǎng)集镇第一家工业企业、江汽集团支援岗集镇建设的铸造厂。“那个(nàgè)时候,合淮路刚通车不过两年,路边都是稻田,我们(wǒmen)一边听着外面的蛙声,一边在厂里一锤(yīchuí)锤敲、一处处刨。”代嵘峥感慨。
在岗集,有了(le)江淮铸造为“底座”,后来的“合肥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”就是顺理成章(shùnlǐchéngzhāng)的事了。时至今日(shízhìjīnrì),这个园里已聚集汽配企业100余家。
“岗集(gǎngjí)是长丰汽车产业的发轫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政府也在主动引导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转型(zhuǎnxíng),深入融入比亚迪供应链。”岗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据不完全统计,该镇目前(mùqián)已有14家企业和比亚迪建立合作关系。
自1996年岗集引进(yǐnjìn)第一家汽车产业链企业,到(dào)2021年比亚迪落户下塘,再到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220多家,构建从电池、电机到整车以及后市场的完整(wánzhěng)产业链,这中间的“隐秘(yǐnmì)关联”自不必说。眼下,长丰在汽车产业的“棋局”里越走越深。
2025年(nián)春节后上班不久,长丰县召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建设世界级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汽车城大会,首次明确提出(míngquètíchū)“建设全县全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”。
4月29日上午,随着合肥(长丰)世界级(shìjièjí)新能源汽车城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的成功举办,多个项目又(yòu)将(jiāng)“落地生金”,其中既有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,又有新招引落地项目。
“长丰(zhǎngfēng)县新能源汽车整零比目前是0.6,我们的夙愿是不出长丰造出一辆车。”长丰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(biǎoshì)。
2023年8月,合肥(héféi)市提出“打造国际一流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汽车(qìchē)之都”,长丰立马行动——“嵌进去、融进去”。如今,围绕“合肥(长丰)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”的(de)宏伟目标,长丰全域与合肥联动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迈向千亿(qiānyì)之后的新征程
曾有一篇(yīpiān)以《从贫困到百强:少有人走的路》为题剖析长丰县(zhǎngfēngxiàn)华丽蜕变的文章,其中写道——
干事(gànshì)创业(chuàngyè)关键在人。干部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,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(zuò)得有声有色,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成功逆袭,长丰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最好的印证。
如果用“四个一”总结长丰20年来的发展路径,那就是:一心谋发展,一路(yīlù)向南干,一招(招商)走(zǒu)天下,一业(工业)定乾坤。
2021年春天,长丰又组织了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(tǎolùn)大调研(diàoyán),提出“不是最好、就学最好、创成最好”的新目标,大讨论的范围还是全县上上下下,大调研则进阶为奔赴苏浙沪学习(xuéxí)考察。
新一轮大讨论大调研发生(fāshēng)的背景是:2020年,在安徽全省104个县市区,长丰GDP增速6.3%,全省第一;经济总量上来看,长丰跃升(yuèshēng)至全省县域经济三甲之列(liè)。

20年过去了(le),长丰县委换了四届,县委书记调整了六次,长丰终于从“后进生”晋升为“领跑者”,但工业立县没变(méibiàn)、与市俱进没变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届(yījiè)接着一届拼。
对,就是“拼”——招商引资时拼,企业(qǐyè)落户后拼,投产招工了(le)还要拼!拼,对于长丰来说,已经从动词变为形容词。
某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(yígè)故事(gùshì):采访时任长丰县下塘镇经济发展局局长(júzhǎng)不是件容易的事,因为他实在太忙。“抱歉抱歉,我只有半小时时间。”天还没热起来,见到该局长时,他的衬衫已被(bèi)汗浸湿,额头也汗涔涔的,“就在车里采访可以吗?我一会儿还要去对接个新项目。”
另一任下塘镇(xiàtángzhèn)经济发展局局长,到县里(xiànlǐ)任职前还担任过下塘镇副镇长。“项目(xiàngmù)建设时,他每天七点多就到现场去了,没见过这样的政府干部,比项目负责人还勤快。后面又事无巨细地帮助办理各项手续。”和其(qí)打了六年交道的双杰电气合肥有限公司行政中心负责人刘颖说。
长丰县委常委、下塘镇党委书记说:“长丰渴望发展的心可谓急切甚至焦虑,干部就是把自己逼到墙角。‘周六解题会’企业坐到主席台(zhǔxítái),我们坐在下面,就是要(yào)当好‘金牌(jīnpái)店小二’。”
接续(jiēxù)绘就“一张蓝图”,是长丰县干部“拼”“抢”精神(jīngshén)的生动注脚。
20多年(duōnián)前的“六楼”赓续传奇,为(wèi)长丰乃至合肥输送一批又一批敢闯、敢为、敢干的干部,在重大项目、优势产业招引中敢于(gǎnyú)进取、勇于担当,铸就工业发展奇迹。
从贫困到(dào)百强,从百强到千亿,千亿之后的新征程上,长丰的“天花板”在哪里?答案(dáàn)就在百万长丰干群的脚下。
安徽(ānhuī)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吕珂 长丰县融(róng)媒体中心记者 李苑 摄影 孔根龙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